简体 繁体English
EH理论
五明健康
健康易经
五安社企
好书介绍
伟大的事业—人类未来之路
(The Great Work: Our Way Into the Future)  


作者:托马斯 ● 贝里[美] Thomas Berry
译者:曹静
出版社:三联书店(北京)
ISBN:9787108022981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7108022982
导言

  在探讨21世纪初人类在这颗行星地球上的存在问题。我们要弄懂自己所在的地方以及是怎样到达这个地方的。一旦明白了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向前推动自己的历史命运,在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上创造一种人类与地球相互增进的生存模式。
  现在,我们越来越热衷于科学技术和商业计划,似乎正在期盼某种美妙世界的来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正在造成周围世界的巨大毁灭。
  在开始思考目前的生活处境时,我们可以首先思考一下地球的奇迹,它是如何成为宇宙中这样一个花园星球的,在这个处境中人类的作用是什么。为了欣赏我们当下的处境,也许还要发展出一种与北美大陆的新亲密关系。当寻找通向未来之路时,我们需要这个大陆的引导和支持。
  在引导我们进入可行性未来的机构中,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因为它教导和培育所有那些控制着人类奋斗的职业。上个世纪,大学通过各种专业教育,像科学,工程技术,法律,教育和经济,一直支持着对地球的开发。仅仅在文学,诗歌,音乐,艺术和某些宗教和生物科学领域,自然界才获得了它应有的尊重。
   我们的教育机构不应当把目标放在为开发地球去训练专业人员上,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建立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因为,是这颗行星自身把我们带入了现实存在,它维系着我们的生存,以它的奇异愉悦着我们的身心。我们应当在这样的认知中去思考知识,政治和经济的定位问题,以使我们能够实现那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任务—确立进入未来的更可行的方式。
   艺术家在创作某种意义重大的作品时,首先是体验到了某种与梦意识相类似的东西。然后,在创作过程中,这种东西逐步地清晰起来。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拥有一个足以动人心弦的未来前景,它在这个人类转变事业的过程中将始终支持着我们。我们在这里提出的这个动人心弦的前景,就是"生态生代"(这是贝里创造的一个新词。他认为,在地球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之后所产生的新生代正在终结,也就是说,在恐龙灭绝后产生了人类的新生代正在终结。"生态生代"是一个在新生代终结后可能出现的地球生代,指各种生命以一种共同增强的生存方式存在,它有赖于人类对现有生存方式的改变和对生态生存模式的创造。这种改变和创造就是本书所说的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伟大事业,是我们通向未来的道路。在该词的翻译上,有人译作"生态纪"以强调时间跨度的巨大。),它指的是人类以共同受益的方式存在于地球上的一个时期。
   这样一种未知的存在条件,是人类不再把宇宙看作是用于开发的客体,而把它看作是由相互交流的主题所构成。必须停止把"利用"当作我们与这颗行星的主要关系。在数量庞大的人类食品生产,住房建设和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最终说来,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我们维持自然界的能力,进而使自然界能够维持我们。如果自然生命系统停止其功能的发挥,那么,我们所有的科学,技术和所有的社会机构,都将成为"机能障碍症"患者。
   那种与这颗行星的奇异,美和全部深层意义上的亲密关系,就是使人类与这颗行星整体关系发挥作用的东西。对人类而言,使自己获得真正繁荣的唯一可能,就是去荣耀地球其他的存在模式。地球共同体的实现有赖于崇敬地球存在本身,有赖于敬畏那些使所有这些存在涌现出来的神秘力量。

  只有在相互的亲密关系中,外在身体和内在精神的培育才能实现,否则,将一无所获。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和努力去实现的,就是那个挑战性的未来。这个未来在21世纪开端之时已向我们敞开。简介:贝里相信,我们正处于历史的一个决定性时刻。在这个时刻里,地球自身召唤我们去投身于自然的返魅——一个新的生态开端。贝里是我们的良心、我们的先知和我们的向导。他用种包容、普世、慷慨和智慧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好的。他的伟大事业应当而且必须是我们的。
                                  ——切特•雷默《俄里翁》


  托马斯•贝里是我们时代最杰出的文化历史学家之一。在这里,他表现出了他思想的顶峰,敦促我们把一种搅扰地球的力量转变为一种亲善的力量。这种转变就是伟大的事业——我们将永远承担的最必须和最高尚的事业。贝里的信息不是末日,而是希望。他提醒我们,社会的功能,尤其是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功能,应当是指导学生欣赏而不是开发环绕着我们的世界。贝里是地球最重要的发言人,他对生态的深刻洞见照亮了那条道路——如果我们与这颗行星都要生存下去的话——我们在伦理、政治、经济和教育领域中所需要走的那条道路。   
  这是一本预言的书,充满了洞见,学识和说服力。
                                  ——厄休拉•古迪纳夫,华盛顿大学生物学教授


  也许每过一百年,就会有某个什么人从从性颤动的巨堆中诞生。他用一种清晰的语言,就普遍性的意义向我们宣言。托马斯•贝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我相信,《伟大的事业》将被作为试金石嵌入人的头脑,圣经的智慧是它的基础,支持着我们继续健康地生存于地球之上。                                   —— 托马斯•雷恩•克罗《布卢姆斯伯里评论》

  托马斯•贝里再一次地展示出,他是少数可以被算为具有宗教头脑的人物之一。
                                  ——韦斯•杰克逊,大地学会主席


  确实是伟大的事业!托马斯•贝里提供了使我们一生受益的清晰而深邃的思考。他指出了我们的任务所在,显示了我们所必须面对的像我们的祖先曾经面临的巨大挑战的特殊考验。这是一个让热血沸腾的事业。
                                  ——比尔•麦基宾,《自然的终结》的作者


  托马斯•贝里是天体演化论的诗人。他准确无误地找到了科学事实背后的神话维度和道德意义。
                                  ——西奥多•罗斯托克《地球的声音》与《生态心理学》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在每一所中学都传授这本书所包含的思想,美国社会该是如何的不同。对于这种综合的阐述以及文化历史的告诫,我们只能在感激中赞叹,并向那些正在从事着真正伟大事业的人类成员致以敬意。
                                  ——弗吉尼亚•巴伦《抛物线》
The Great Work: Our Way into the Future

Cover Image
http://www.barnesandnoble.com/w/the-great-work-thomas-berry/1012491468
Thomas Berry is one of the most eminent cultural historians of our time. Here he presents the culmination of his ideas and urges us to move from being a disrupting force on the Earth to a benign presence. This transition is the Great Work -- the most necessary and most ennobling work we will ever undertake. Berry's message is not one of doom but of hope. He reminds society of its function, particularly the universities and ot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hose role is to guide students into an appreciation rather than an exploit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them. Berry is the leading spokesperson for the Earth, and his profound ecological insight illuminates the path we need to take in the realms of ethic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education if both we and the planet are to survive.
在地的幸福经济 Deep Economy

作者:比尔.麦奇本
Bill McKibben
出版:木马文化
http://www.kubrick.com.hk/kubrick/2009/02/%E5%9C%A8%E5%9C%B0%E
7%9A%84%E5%B9%B8%E7%A6%8F%E7%B6%93%E6%BF%9F.html
更多≠更好
  一直以来,人类都在致力追求「更多」及「更好」,像是更多的食物、更多的金钱,然后带来更好的生活。但时至今日,「更多」及「更好」已不再能画上等号。
  便宜的石化燃料发现后,我们的餐桌上摆满各国来的食物,我们周遭堆着各国来的机械及用具,生活中的欲望增加,我们对经济的要求也是节节高升。但这样真的好吗?为了追求更低的制造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只得集中大量生产,于是中国成了世界工厂,于是毒奶事件发生了。各种黑心商品的出现,不正是我们一再追求经济成长、利润的后果吗?更糟糕的是,我们在贪婪追求之时,更导致自身生存环境被大量破坏,于是能源与环保成了两大难题。
  如今,石油危机、天然资源耗竭,毫无限制地追求经济发展已渐渐不适用。因此本书作者提出另一条出路,致力于在地经济的发展,或许成本会比较高一些,但以粮食来看,我们不需花大笔燃料费(减少能源浪费)购进外国米麦肉品,也能提供在地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对当地的环境也能做更妥善的运用。最后,当我们不必汲汲营营追求更高的利润、更多的金钱、更多用不到的东西时,我们就能体会到在地生活的幸福。
  本书特色   
  在这本强有力和激励人心的宣言中,麦奇本对于现今普遍的经济观点提出最大的挑战。他观察到,人类历史上头一遭,「更多」不再等于「更好」。麦奇本提出全新的方法来思考我们所购买的物品、所吃的食物、所消耗掉的能源,以及所花费的金钱。   
  本书激励人心的中心思想在于,我们需要突破将「成长」视为最高经济理想的看法,转而追求地方的繁荣,让城市、郊区和地区自给自足,种植更多自用的食物、产生更多自用的能源,甚至创造更多自己的文化和娱乐。麦奇本指出此一观念已经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成效卓著,从经济发展迅速的印度和中国,到社会已臻至成熟的欧洲与新英格兰,不一而足。对于忧心环境威胁的人们,他提出一个摆脱困境的解决之道;对于物质需求极大的人们,他提出一个具有洞察力的想法,也就是从个人和大小区团体成员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生活。
Deep Economy
The Wealth of Communities and the Durable Future
By Bill McKibben

http://us.macmillan.com/deepeconomy
In this powerful and provocative manifesto, Bill McKibben offers the biggest challenge in a generation to the prevailing view of our economy. Deep Economy makes the compelling case for moving beyond “growth” as the paramount economic ideal and pursuing prosperity in a more local direction, with regions producing more of their own food, generating more of their own energy, and even creating more of their own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Our purchases need not be at odds with the things we truly value, McKibben argues, and the more we nurture the essential humanity of our economy, the more we will recapture our own.
Ecology, Community and Lifestyle: Outline of an Ecosophy

by Arne Naess

http://books.google.com/books/about/Ecology_community_and_lifestyle.html?id=egGtPctMg8UC
The basic thesis of the work is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only to be solved by people - people who will be required to make value judgements in conflicts that go beyond narrowly conceived human concerns. Thus people require not only an ethical system, but a way of conceiving the world and themselves such that the intrinsic value of life and nature is obvious, a system based on 'deep ecological principles'. The book encourages readers to identify their own series of such parameters - their own ecosophies. Ecology, Comunity and Lifestyle will appeal to philosophers, specialists working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the more general reader who is interested in learning some of the foundational ideas of the rapidly expanding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The text has been thoroughly updated by Naess and revised and translated by David Rothenberg.
沙郡年记

李奥帕德 / 孙健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2005-9
沙郡年记
  美国著名作家阿尔多•李奥帕德的作品。书中讲述了在纷乱的尘世中,我们渴望寻得宁静,渴望倾听自然的声音,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面对现代文明的恶之花,我们深深怀念曾经广布的人间天堂,甚至怀念清澈的河流、静默的繁星、温润的雏菊。毁坏了这些美好事情的正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用大地母亲的安康换取了过多“安逸快捷”的生活,用自己忙碌的生命换取无谓的繁杂。在尽享奢华之后,我们才发现这些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因为在滥溢的物质中我们不快乐,就像梭罗所说“甘美的生命果实却不能触手可及”。于是,在自然之声越来越微弱的今天,我们开始屏息搜寻。即使只是在文字中。
  李奥帕德所提倡的生态学之所以被称为是一门「颠覆性的科学」,乃因为他把我们带出「现代科学」的牢笼──「二元论」和「化约主义」。因为现代科学认为,科学所处理的「事实」与伦理学里探讨的「价值」,是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所以,科学家永远只能作叙述(describe),却不可以下指令(prescribe) 。而且,当人以二元论的架构运思,结果就使得可见的自然界失去终极意义和统一性,自然界便呈现一片分割凌乱的局面。从文化层面来说,它的恶果便落实在社会的疏离(alienation)以及人际关系的无意义与荒谬。 深受古典物理影响的「现代科学」又认为:物体的每个单元可以分开来,并且个别地加以讨论。
  「土地伦理」却主张:在人类与广大的生物社群之间的关系,应该可以由生态学的知识提供规范的原则,因此,把原来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延伸到一个包含整个生物及非生物社群的广大领域。并深信: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a part of nature),而不是与自然远离的(apart from nature)。这样的视野,正好与近代物理新发现的结果一致,也是所有能够跳脱现代科学封闭的、机械化的宇宙观的人共同的洞见。
A Sand County Almanac

Aldo Leopold
Sand county almanac.jpg
http://en.wikipedia.org/wiki/A_Sand_County_Almanac 
A Sand County Almanac is a 1949 non-fiction book by American ecologist, forester, and environmentalist Aldo Leopold. Describing the land around the author's home in Sauk County, Wisconsin, the collection of essays advocate Leopold's idea of a "land ethic", or a responsible relationship existing between people and the land they inhabit. Edited and published by his son, Luna, a year after Leopold's death, the book is considered a landmark in the American conservation movement.

The book has had over two million copies printed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nine languages.[1] It has informed and changed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and stimulated a widespread interest in ecology as a science.

A Sand County Almanac is a combination of natural history, scene painting with words, and philosophy. It is perhaps best known for the following quote, which defines his land ethic: "A thing is right when it tends to preserve the integrity, stability, and beauty of the biotic community. It is wrong when it tends otherwise."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 format was issu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 1949. It incorporated a number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essays that Leopold had been contributing to popular hunting and conservation magazines, along with a set of longer more philosophical essays. The final format was assembled by Luna Leopold shortly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but based closely on notes that presumably reflected Aldo Leopold's intentions. Subsequent editions have changed both the format and the content of the essays included in the original.
©2011创意五明健康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隐私策略使用条款